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德育纵横>>潘勇名师工作室>>阅览文章

让激励性语言在孩子身上开出美丽的花(沈红磊)

发布时间:2023/9/19 11:35:18 作者:潘勇 阅读数:624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湖熟中心小学 沈红磊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是的内容是《让激励性语言在孩子身上开出美丽的花 》: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缺乏情感,人就会沦为干枯没味的语言空话, 最终就出伪君子。”我认为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与学生建立起良性沟通的桥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思想认知还不成熟,心理更为敏感,对世界的认知正逐步形成,他们正需要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为班主任要充分分析当前的现状,多了解事情发生背后的原因,注意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善用激励性语言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使学生更乐于打开心扉,并受到良好教育

一、探究原因,多一份关爱

在我接手的五年级班级里,有一位学生总是喜欢惹事生非,在班主任的课堂上和其他任何老师的课堂上,他表现出来的总是想方设法和老师们唱反调,在经过几位老师反复沟通交流后,依然收效甚微,一度成为全年级老师都知道的“刺头”。作为班主任,我在跟这位学生沟通无果之后,没有放弃,并对之前所采用的说教式教育进行了反思。在对他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我发现这位学生是在通过惹事的方式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希望通过惹事得到重视找到存在感。结合对这位学生的家访,我发现这个孩子的父母长期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采用了“打压式”教育,孩子听到的大部分是批评性的语言和体罚。于是我转变了对他的教育方式,不再像警察训犯人一样揪着他犯的错误不放,我相信每位孩子身上都有长处和优点,于是我像寻宝专家一样搜寻他的长处,不放过任何一件他做的好事情,并在班会课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公开他所做的好事进行大力表扬。

我相信这位学生渐渐感受到了来自于老师的爱护和信任,久而久之,这位同学在课堂上专注力提升了,不再是小动作不断,就连完成练习的速度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这一案例中,我明白小学班主任要善于用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师要避免树立过于严格的形象,树立和蔼可亲的形象,运用严慈并济的沟通管理方式,在真心对真心的沟通中引导学生的行为,从而促进学习的提升。班主任的激励性管理方式不仅仅能保障良好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积极的行为,做到“以一带全”让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班级内流传,建立起从上而下的良性交流沟通机制,让学生积极与班主任进行情感沟通,促进班级的整体和谐发展。

二、家校联动,多方位激励

去年我迎接了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班上有一位同学,上课常常走神,当然这在一年级的学生身上出现此种情况较为常见,因为他们还没有从幼儿园的氛围中摆脱出来,对于小学生这样的新身份还无所适从但是在半学期过后,我发现依然改变不大,这位同学上课时依然常走神发呆下课后还会做一些恶作剧,比如伸腿伸手绊住其他同学,把同学收纳盒的东西拿出来再胡乱放进其他同学的收纳盒等等。

古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校园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家庭是孩子日常生活的主阵地,我想作为班主任,我有责任与他的父母取得联系,深入了解孩子此种行为背后的多方面原因,有效整合多方资源,促进孩子行为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孩子的脾性有先天形成的原因,但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交流之后,得知这位学生的父母近几年常常在吵架中渡过,近期还提到了离婚,孩子面临父母的争吵,在心里产生了巨大的紧张和恐慌。后来我把这位同学在学校的情况跟父母做了反馈,父母听了之后也是十分震惊和后悔,他们认为不过是对一些事情的意见不统一争吵了几句,离婚这样的话语也是到了气头上随口而出,争吵过后父母都已经忽略了离婚这样的字眼,没想到在孩子的心里却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和冲击。

后来这位同学的父母跟他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向他做了耐心的解释。在后期的校园生活中,我把这位同学每天取得的一点点进步及时详细地反馈给家长,他不仅在学校得到了我的表扬,回到家后也得到了父母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父母倾注在孩子身上的关注变得越来越多。我们还携手给孩子制定了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从实现短期目标孩子得到的棒棒糖奖励到实现每个月的中长期目标得到的小玩具奖励,这位同学渐渐地改变了跟其他同学的相处方式,学习上也变得更加积极。

由此可见,班主任要经常和家长交流学生的平时表现,密切关注学生的心态改变,对生活有疑难的学生,要及时找出病因,在需要的情况下可通过家访,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以增强教育有效性。班主任不仅要自己不吝啬表扬和激励,还得联动学生家长给予学生更为立体的关注和激励,帮助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长。

三、改变理念,选择合适的语言

为了让激励性教育更好地落实,身为班主任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循规蹈矩,应主动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修炼自身,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丰富自身的教育知识,合理运用激励性语言,以达成教育目标。

第一,作为班主任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了解问题的全貌,并要做到将学生作为激励教育的主体,将自身放在引导教育的位置上。

第二,班主任要做到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改变一刀切的陈旧教学方法,能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激励手段,从而实现激励教育的目标。

例如,2022年在我迎接一年级新生后,我发现孩子们对小学教学的纪律存在整体性的认知不足,课间常常出现多位同学集体奔跑打闹、违反纪律等情况,考虑到他们刚刚脱离幼儿园的生活投入到新的学习环境,还有多种不适应。此时,我发现日常的要求与劝诫不足以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于是我改变时刻严厉的态度,并以常规行为习惯和德育启蒙为主题设计教学,开展教育活动,对孩子们加以鼓励和引导,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孩子们化身为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亲自演绎故事情节等方法教育学生,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形成优良的行为品质,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培养学习习惯。

有专家指出,小学生在感知世界、认识世界时,本身就会由于思想上的不成熟,行为上的不正确导致一些错误,因此小学班主任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学生取得充分沟通,使学生从情感上体会到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以激励表扬为主,表扬面要宽,既要对班委成员等积极分子进行表扬鼓励,也要特别关注所谓的“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缩小批评面,更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错误而对全组乃至全班进行批评,否则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

老师应该正确地运用激励手段,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表扬和鼓励容易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受表扬的学生积极性容易被调动,会感到满意、轻松、情绪更为稳定,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意愿。班主任老师要树立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勤于沟通,以融洽的师生关系吸引学生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更应通过毫不吝啬的激励性语言和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树立正向积极的人生态度,促使学生全方位的健康成长!

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