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灵魂的课》读后感——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江宁开发区学校 李悦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江宁开发区学校 李悦
感谢潘校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了成尚荣老先生的这本书。这本书共分为四个篇章,在这四个篇章中,我感受到了成老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心得,汇集了对于课程、课堂、学校、老师等诸多方面的深刻思考。成老先生认为,课程、教学的一切核心是培育人,要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得到发展,因此基于无论是价值哲学还是认知哲学,都应去关注人的心灵的认知。为人师者应当“上有灵魂的课”。因为人应当有美丽的灵魂,课也是有灵魂的,课的灵魂在教材中,也在教学中,最终一切都在教师的理解和把握之中。有灵魂的教师才能上出有灵魂的课,有灵魂的教师,才会真正称得上优秀、卓越。
做有灵魂的教师,就要时刻铭记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都要关爱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成老师的自序中写道:“不灭的童心,让我不成熟”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个儿童,有一颗童心,活泼泼的,有时会一下子蹦跳起来,不能自已。他爱孩子,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踢足球,如何守住球门,阻止他们训练、比赛。有时,与他们悄悄地去夜行军,清晨才回来,有时躺在草地上,闲聊。往往在这样的时刻,他自己也变成了孩子。读到这儿,我感受到了成老师对孩子深深的爱,这种爱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孩子们也是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自然也很爱老师。反观我们现在,很多老师工作任务繁忙,加之有教学成绩的压力,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孩子的成绩上面,和孩子们聊天玩耍的时间少的可怜,就更难能站在孩子的视角去了解孩子,用儿童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让我感受很深的是最近期末考试来临,似乎老师和孩子的和谐时间也越来越少,办公室也经常是老师们此起彼伏的埋怨声:“这道题都讲了无数遍,怎么还是错呢?”“今天又是好几个孩子的家庭作业没有写。”......喊学生到办公室补作业的,打电话给家长的等等,有时候自己也难免急躁,忍不住会吼两嗓子,但我告诉自己这样的次数要减少,决不能靠吼和骂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当我发现今天有些后进生的默写进步很大时,我适当的奖励他们少写一些抄写的作业,第二天我发现他们更有学习的动力了,当孩子能及时到办公室补周末的作业时,我也对他们的准时到来表示认可,他们也会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一笑......当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就会发现事情好像也没那么糟。就像于洁老师所说的:“教育是艰难的,但教育又是美好的,你永远不知道孩子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是啊,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们吧,多去了解孩子们吧,孩子就是孩子。
同时,对老师个人来说,做有灵魂的教师还要时刻充满幸福感。虽然生活中有很多困扰,但有灵魂的教师总能在纷繁复杂的挫折和失败中寻找到走向成功的路径,我们要尝试用自己的明智、责任给学生指引了生活之路,同时,还能从学生渴望的双眸和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为人师的自豪和愉悦。当我们为学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时,教师的灵魂也得到了具体体现,这就是为师之道,为师之魂。
此外,做有灵魂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在工作中要积极进取,学习新理论,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要关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爱因斯坦常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高尚的品质,穿越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路。”而我们遇上了新时代、好社会,更要提升自己的品格,塑造自己的灵魂,做一个有灵魂的人,道德优美,学术纯粹,让自己发出更独特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