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共情式沟通的重要性
将军山小学六(8)班吴际家长季新园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有时会觉得和孩子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感觉到是不是孩子大了有了主见就不听我们的了,或者认为是孩子快到青春期是他们的叛逆期到了。最近接触到家庭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对的。
我们平时和孩子的沟通会不知不觉的陷入以下四种错误的模式中:
第一类是指责型:这种类型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经常习惯说”都是你的错!”、“你怎么搞的?”......这种沟通方式超级破坏亲子关系,经常被指责的孩子要么逆来顺受,要么就是非常的逆反。
第二类是讨好型:这种类型往往忽视了自我价值,经常会说“都是我的错!”,可能是出于某种原因上的内疚,行为上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这种类型的沟通往往会导致我们的孩子缺乏原则性。
第三类是超理智型:这种类型既忽视了别人的感受也忽视了自己的感受,讲一堆大道理但不走心。这种沟通会让孩子觉得特别反感,且不得人心,缺乏感情交流,会成为亲子间的感情障碍;
第四类是打岔型:这种类型就是讲话不注意场合也照顾不了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感受,永远抓不到重点。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无法和你沟通,慢慢关上心门。
这段时间我也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感觉自己平时和孩子的沟通这四种模式兼有,其中指责偏多,比如:孩子在阅读一段时间后停止了,回来作业写完就只顾玩儿,也不想着拿本书看看。以前我会生气地和他说:“你看看你都多久没课外阅读了?就知道出去玩儿,这样下去怎么行?”,换位思考一下孩子听了的感受是:妈妈在指责我很久没看书了。当我们带着情绪和孩子说话时,也就把不好的情绪传染给了他,这个时候即使孩子去看书也不是心甘情愿的,看书的效果也不会很好。
通过学习才知道共情式沟通的重要性,我们和孩子沟通时要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去发泄情绪,表达基于事实的感受;第二步表达对他的信任,信任的力量是巨大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被看见被肯定和被最尊重的,孩子也是一样;最后再去表达对他的期望,说出具体行为。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就拿上面阅读的事情来举例,我后来是这么和孩子沟通的:“儿子,妈妈看你好长时间没有课外阅读了,提醒你几次你都没有做,妈妈有点生气了。在我心里你一直是个热爱阅读并能规划好自己学习时间的好孩子,我相信你还是会继续坚持下去的!”。沟通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当晚他做完作业后就选了一本《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坐沙发上很认真很专注地看了四十分钟。接着在他洗澡的空间,我给他写了一张鼓励贴:“亲爱的宝贝,妈妈刚刚看到你认真阅读的样子特别帅,心里感到很欣慰,那个热爱阅读的好孩子又回来啦!”。洗完澡回来已经九点多了,但他可能是又看到鼓励贴了,当晚继续把那本书看完才睡的。
通过这件事情我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共情式沟通的重要性,父母情绪稳定,孩子一生幸运。有时错误的语言真的是一种暴力,不仅伤害了孩子,也会伤害亲子关系;正确的语言会带给孩子温暖和信任,给孩子力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庭教育的学习这条路上我才刚起步,我会继续坚持下去的,做个智慧妈妈,和孩子同成长共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