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守初心,“三全”育人担使命
南京市将军山小学 潘勇 杨华栋
南京市将军山小学因坐落于民族英雄岳飞抗击金兵的将军山下而得名。学校立足于此,精心发掘育人元素:一枚个性校徽、两个卡通形象、两面文化墙雕、一门综合课程等。“培养有民族根基,世界眼光的现代儿童。”作为学校育人目标之一。相继开发了《满江红》《小将军篆刻》《心育》校本学材等综合校本课程,创编了《小将军令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读本》。语文老师带领孩子们诵读《满江红》词,体育老师带领孩子打“满江红拳”,音乐老师带孩子唱“满江红歌”,美术老师组织孩子们手工捏将军泥塑。从岳飞将军到众多将军,把将军由军队领袖拓展到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不断丰富学校“将军文化”。因此“将军文化”是根植于每一位将小学子骨子里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人得‘五星’,个个当‘将军’”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为学生品格提升开拓新思路。
一、”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内涵
学校自2012年秋季办学以来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遵循“师德师能浸润生命之本,童言童行飞扬童年之真”的校风和“追寻本真,润泽童年”的校训,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人人得‘五星’,个个当‘将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把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基本标准,促进学生多维品格的提升。评价体系紧扣“五育”并举以德为先,在“三全”育人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用“养正星、向学星、生慧星、尚美星、健体星”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方向,保证了“五育”并举“三全”育人思想的落地生根。学校每一位教师不但要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领人,更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二、部门携手联动,搭建学生品格提升平台
学生良好品格素养的提升,不只是德育部门的工作,需要学校所有部门都参与其中,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学校在校长室领导下,以德育部门为主,联合教务处、心理咨询辅导室、医务室、总务处、安保办等多部门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组建促进学生品格提升的领导组织架构,搭建品格提升的平台。从学生品德、学习、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劳动能力等全方位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品格提升工作。
三、完善制度建设,巩固品格提升阵地
1.制定“人人得‘五星’,个个当‘将军’”评价制度
评价作为一项导向性工作,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学业成就及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有指导性意义。其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机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围绕“养正、向学、生慧、尚美、健体”五个内容,从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制定了“人人得‘五星’,个个当‘将军’”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制度。依托教师人手一本的《德育工作手册》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评价。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内容。
(1)明确评价主体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作为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客观上决定了其成为对学生实施评价的主体,但是完全由班主任、任课教师来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便关注到全体学生,也难以顾及学生的各个方面。因此“人人得‘五星’,个个当‘将军’”评价体系形成了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的多元评价形式,力求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为了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各方面进行切实有效的评价,制定《南京市将军山小学德育工作手册》。班主任、任课教师人手一本,通过日常加星、减星的方式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表现进行评价,班主任、任课教师、同学、家长对学生个人学习情况、道德品质、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2)明确评价内容
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分为学科类得星、养成类得星、获奖类得星三大板块,具体到“养正、向学、生慧、尚美、健体”五个方面展开。
①养成类得星(重在习惯):重在言行举止文明,热爱班集体,主动维护班级以及学校的卫生、爱护学校财物、帮助别人、上课遵守纪律,能做好班级值日和其他岗位事务等等。
②学科类得星(重在学习):奖励给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语、数、英等学科类争星活动,以及平时在各个学科上课作业认真完成、课堂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③获奖类得星(重在特长):“特长”星包含“尚美”星、“健体”星和“生慧”星,这三类星只有参加学校组织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书画、音乐、舞蹈艺术、体育、科技、棋类、劳动技能、科创等比赛,也包含在社团活动中表现突出、在校级以及区及以上比赛中取得佳绩的同学可参与评比。
评价方式。
以上五个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深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全面发展的人。
(3)量化评价标准
日常作业最高2颗星(作业全部完成且正确得1颗星、作业书写工整、书面整洁得1颗星。)
日常行为加星,如帮助同学1颗星、积极回答问题1颗星,单日同一类型加星最高不超过2颗星(含每堂课)。
校内比赛每次按前20%(一等奖)得相应类别“星”3颗,20%后60%前(二等奖)得相应类别“星”2颗;
校三等奖(含优秀奖等)得相应类别“星”1颗;
区级三等奖得相应类别“星”2颗;
区级二等奖得相应类别“星”3颗;
区级一等奖得相应类别“星”4颗;
市级三等奖得相应类别“星”4颗;
市级二等奖得相应类别“星”5颗;
市级一等奖得相应类别“星”6颗;
省级三等奖得相应类别“星”6颗;
省级二等奖得相应类别“星”7颗;
省级一等奖得相应类别“星”8颗;
国家级三等奖得相应类别“星”8颗;
国家级二等奖得相应类别“星”9颗;
国家级一等奖得相应类别“星”10颗;
其他发表、表彰类的根据取得级别参照同级别得星。
四、活动开展,拓宽品格提升渠道(增加六大育人)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途径和要求指出要结合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要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及办学特色,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等社团活动,创新学生课后服务途径。”学校在严格落实教育部门开展的各类活动的同时,结合学校特色课程,开展了系列有利于学生品格提升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品格提升的渠道,让良好的品格得以在校园内生发,在学生心中生根。
1.一堂课
《小将军令》是学校贴合校园文化创编的针对一年级入学新生所开展的一本行为习惯养成读本,通过漫画的形式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是将小学子入学的第一堂课,也是学生良好品格形成的一个开端。
2.一段话
《小将军“说文解字”》活动是结合学校“十三五”规划市级课题《小将军“说文解字”校本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于语言文字学习的兴趣,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渗透。让学生在玩中学,培养学生勤学、善思的良好品格。
3.一幅画
学校作为“南京市小学生书画艺术团”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对绘画、书法、篆刻的兴趣。同时展示学生艺术才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每年的生肖举行将军山小学学生绘画书法篆刻作品比赛。也择优为新学期布置学校展板、展厅和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绘画书法篆刻作品比赛提供作品素材。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4.一首歌
音乐的内涵彰显并传导着人类优良的思想意志、品行人格。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为仁人君子的修养须通过音乐而最后完成。体现了音乐对完善人的思想品格的重要作用。为此校开发了“将心雅韵”陶笛课程,每年五月举行“炫动五月”艺术节器乐比赛。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品格提升。
5.一场球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以及竞技性的特点。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过程总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沉稳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我校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学期举行“小将军杯足球比赛”,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足球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竞争意识、团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品格提升。
6.一盘棋
象棋有利于开发少儿的智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想象力,加强分析能力和记忆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我校作为江苏省特色象棋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棋盘,供学生课间对弈;开设了象棋社团,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组建象棋队伍;组织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校园象棋比赛。培养学生顽强勇敢、坚毅沉着、机智灵活等优秀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品格提升。
五、评价展示,激发品格提升内驱力
围绕“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理念开展的“人人得五星,个个当将军”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开展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对得星成果进行展示。分别设置每月的“月小将军”、“养正之星”“向学之星”“特长之星”,学期结束时的“学科小将军”、“杰出小将军”,对不同领域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骏马奖”、“白兔奖”、“蜜蜂奖”“雏鹰奖”等。在班级内设置“军衔”晋升墙,校内设置“月小将军墙”,在校园网上公布“杰出小将军”等奖项,激发学生得“星”意识,激活学生品格提升的内驱力。
六、“五育”并举,“三全”育人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1.“人人得五星,个个当将军”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升办学品质
通过此项德育工程的建设,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造了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品格的领军人物的育人环境,有力的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提高了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得以彰显。
2.“人人得‘五星’,个个当‘将军’”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秉承学生品格形成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高尚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在校园、家庭、社会中践行固化并形成终身的品格素养,做“有民族根基,世界眼光的现代儿童”。
3.“人人得‘五星’,个个当‘将军’”评价体系的建立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在品格提升工程的建设中,着力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不断推进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全员育人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从而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