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接近,越真实
越接近,越真实
将军山小学 沈洁
2014年9月30日,有幸参加了竹山小学“让学习真的发生”—南京市小学“新修订教材”教学与研讨。一上午连续听了三节课,一直在思考这样两个问题:怎样做能让学习的发生是真实存在的?怎样做能让发生的学习是真实有效的?从三位老师的身上我找到了答案—“接近”。
一、越接近知识,越真实
第一课,吴月琴老师执教内容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在讲授的除法竖式时,先通过摆小棒操作,得到结果。这一过程,成功地将抽象数转变为具体量,让学生领会到除法的本质,体会了除法的过程。
当吴老师要求用竖式计算时,由于学生刚才操作中出现的不同分法,出现了两种不同记法。但在计算 时,学生开始思考如何最简洁有效地按一定的顺序把计算的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记录下来。这样的思考正是除法竖式的本质所在。由于除法是小学数学中比较复杂的计算,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运算,很容易出现差错。因此,“除法竖式”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操作到数学计算的过程,从中领悟到除法竖式的数学本质,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从最高位开始除”“分层书写”“除到哪一位商到哪一位”等隐含的道理。
越接近知识,学习才越真实。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没有树木的遮挡,才会目睹月光的迷人,没有形式的伪装,才会见证知识的魅力。不耍花样,不搞形式,老老实实挖掘知识的本质,不让数学活动淹没在非数学的烟雾里。
二、越接近学生,越真实
第二课,朱丽霞老师执教《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第二课时。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出发,通过“每位都余,有余有不余,首位不够商”三道典型例题,学生自主探究竖式书写方法,弄清各部分的含义,体会除法竖式笔算工具的通用性,算法的迁移性。
越接近学生,学习才越真实。“向阳花木易为春”,迎着阳光的花木,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而在教学中,向着学生的老师,最能够营造学习的氛围。过去,我们总习惯将除法竖式分类教学,认为这样各个击破容易些,但其实对学生而言,这样的做法并不利于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更容易接受一个完整的内容,这样他们才可以自由地去寻找其中的联系,探索规律,从而内化知识的迁移性。
三、越接近生活,越真实
接近知识,接近学生,才能让学习的发生是真实存在的。然而怎样做能让发生的学习是真实有效的?唯有接近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这才是学习的全过程。
第三课,杨秀萍老师执教《小数的意义》,紧抓三个问题:“为什么用小数”、“小数是什么”、“用小数干什么”。课始,测量同学身高这一情境自然催生出学生对小数的兴趣,随后不断精确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小数的特点及作用,最后通过古代刘徽的一句名言,加深对小数的认识,感受数字的魅力。
之前,数学留给学生的印象似乎只是“学数学是为了做题目,为了考试取得好分数。”学生没有任何“感受”、“体验”生活的机会,数学学习的灵性、思维灵感的火花又从何而来?这样的学习绝不是真实有效的。唯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源于课本、宽于课本,组织生活的、实践的、综合的、儿童的数学实践活动,学习的过程才有意义,学习的成果才有价值!
越接近,越真实,越真实,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