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
践行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态结构化教学研讨活动
微云澹澹碧天空,丛桂香生细细风。随着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双减”政策的稳步推进,开启了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征程。为了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2022年9月23日,由江宁区教研室主办的“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态结构化教学教研活动在南京市将军山小学顺利开展。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习最好的激发乃是对所学材料的需要。朱涛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则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他从旧知入手,即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小杯,随后把9个小杯更改为3个大杯,学生在此过程中理清数量关系。在此之后又一次变化,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学生在变化中感受到了不同,体会缺少两个杯子容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无法解决。学生在此时已经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将两种量转化为一种量,所以在学生补充条件中出现了两种情况:1、大杯容量是小杯的几倍;2、大杯比小杯多多少毫升。在这样的情境下在出示: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一条件,没有刻意的强调,润物细无声的将2个杯子容量之间的关系,映入学生脑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假设这一策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
第二节课是朱碧雯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朱老师这节课充分遵循了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几个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处。在教学例题中引发学生思考“摆( )个三角形要用( )根小棒”这一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与展示、分享中,从整体上初步搭建“用字母表示数”的认知结构,感悟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概括性,并在接下来的抽红包活动中,从细节处完善和深化认知结构。
第三节课,缪嘉焱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部分。在本节课中,缪老师全程围绕银杏湖乐园这一主题,开场视频前的推理密码环节“1”、“4”、“6”、“0”这四个数字组成了一个简单的列举问题,引出了这节课的课题,简短的视频也勾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缪老师的引导下,先后开展了围牧场、推算乘坐观光车时间和饮食搭配的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最后的手机订购酒店的环节,也体现出缪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们能在数学问题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最后一节课,姚丹老师的课题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课的一开始,姚丹老师拿出土豆进行切割的演示,充分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经过多次切割,姚丹老师向学生展示了面、棱和顶点,为之后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研究做好了铺垫。姚丹老师对学生要求明确,不能只尝试,而是要先去思考,再动手搭长方体。在这节课的末尾,姚丹老师还设计了一道给长方体礼品盒捆丝带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整节课堂,姚丹老师设计了搭一搭、拆一拆、围一围的探究活动,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活动最后,江宁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员周善伟老师发表总结讲话。周老师对这四节课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在“双减”落实一年之际,老师们要更加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今天上午这四位老师选择的课题都是在教学节点中重要的四节连接课,他们都很好的抓住了课题的本质,能够准确的把握与应用教材。四位老师在课前的设计情境足够用心,课堂上的发现性材料也准备充足,最后的练习题和生活有很好的联系。最后,周善伟老师提出教师设计问题不要破碎,表达给学生要简单明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让南京市将军山小学的老师们得到了锻炼与成长,更搭建起了江宁区数学学科老师们互动交流的平台。相信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定能更新教学观念,立足课堂,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不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