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间美术走进孩子的心灵
参加江苏省第七届民间美术进课堂的活动总结与构想
将军山小学优秀青年美术教师 夏云
2014年4月7日至4月11日,我参加了在扬州市举行的江苏省第七届民间美术进课堂活动。
这次活动是由江苏省教育厅、省教研室美术学科为贯彻教育部在课改的相关文件中所一再强调的理解、继承、热爱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价值和意义,结合这样的形式要求。江苏省教材中也编入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内容。我省许多地区也正在进行着地方民间美术文化教学资源的发掘利用工作。省教研室特举办第七届民间美术进课堂的活动。
短短的3天的学习是紧张而又有序的,学习的内容有讲座、课堂教学、参观工艺制作坊、参观博物馆等活动,这次的学习内容充实,对我有很大的收获。
4月8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副主任、蒲公英行动项目主持,谢丽芳研究员通过多媒体课件,就怎样更好地了解民间美术、城市与乡村儿童美术教育的异同问题及对云南民间美术的开发与江苏省的美术老师做了充分的交流。谢教授以云南施洞剪纸为例,向我们介绍了民间美术的开发与保护,同时也谈到了民间美术的现状,从谢教授的谈话中,我了解到民间美术既充满艺术魅力又蕴含着巨大的历史意义,对民间美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同时,我也认为让民进美术走进孩子的内心更加的有意义,这对中华民族艺术的传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下午,针对民间美术这一话题,扬州市安排了四节十分精彩的美术课,让我感受到扬州民间美术的魅力。第一节是扬州大学第一幼儿园的黄爱铭老师带来的《美丽的通草花》,从这节课中我第一次见到了通草,了解到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奇之处。由于通草花是扬州的特色技艺,所以孩子在学习的时候非常有兴趣,从黄老师的这节课中,我明白了生活艺术对孩子有更大的吸引,美术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正所谓“艺术来源生活,艺术美化生活”。第二节课是由高邮实小的李花老师带来的《蛋壳彩绘》。高邮双黄蛋是地方特色,李老师将这一特色与美术结合起来,发掘出“蛋壳彩绘”的特色。在本节课中,李老师显示出较好的专业素养,美术专业术语在课堂运用,引导学生对“疏密”进行创造设计。第三节课是由文津中学的陈鹏老师带来的《金玉满堂》,这节课向我们全面展示了扬州玉器工艺。陈老师巧妙地利用绿色透明的肥皂代替玉石,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也能让孩子们体验制作玉器的技艺。最后一节是由扬州一中的祝萍老师带来的《扬州雕版印刷》,这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祝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着雕版印刷的历史,将美术课与历史、社会、人文相结合。课堂中一中的学生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雕版作品,并赠送给听课老师,将雕版作品之美传递下去。这四节课都十分精彩,从中我学到很多课堂把握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从中我感受到扬州民间美术的魅力,更有兴趣去尝试一番,也许,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在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主要针对扬州三大特色(雕版印刷、漆器、玉器)展开学习,包括工艺大师讲座、制作流程参观、艺术珍品欣赏等。
根据我在学习中获得的信息,我对我校今后艺术教育的工作有如下构想:
我校现准备开展陶艺教学研究,通过这次培训,对我有很大的启示。我们需要切实地把前期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成课堂教学实践的应用。需要有个组织把与有着陶艺教育热情的人士凝聚在一起,这样才能做好这个研究工作,才能真正的把民间美术转化成适于教学的教育资源。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中,从美术课和综合实践课中对我们的陶艺教学进行日常性的熏陶,同时也可以通过练习、创作出我们汉陶文化韵味的作品,烧制成礼品作为馈赠佳品。让民间美术真正的走进教学,让孩子们能从古代的优秀文化中学会创新、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具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