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德育纵横>>文明校园>>班级视窗>>阅览文章

六2读书感悟:梦圆大地

发布时间:2021/10/27 18:55:57 作者:胡雪 阅读数:1268

稻谷,我们熟知的农作物,人们走向文明的衣食父母;春天把绿色锦绣铺就田园,秋天将丰收喜悦送进万户;您是日日月月的佳肴美酒,你是年年岁岁的畅想欢乐;您是禾下乘凉梦的金伞,您是覆盖全球梦的凯歌!每每低吟起这首优美而奇丽的小诗,都能让我想到袁爷爷那亲切的脸庞……

《袁隆平传》讲述了袁隆平爷爷从193097日哇哇落地时起,到在抗日的战火中逃难,到接触杂交水稻这片禁区,到接触杂交红薯,并在安江农校任职,到冲击三系稻、攻克二系关、征战超级稻……这本书成功地把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伟大人物塑造得淋漓尽致!从平凡到伟大,由渺小到中国人心中的救星,他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

 60年代咱们国家闹饥荒,很多老百姓吃不上饭,甚至被饿死!那时袁隆平刚刚在研究三系稻;70年代国家开始大规模推行杂交水稻,三系水稻亩产4百多公斤;80年代末,大多数稻田里都种上了袁老的杂交水稻,三系稻亩产五百多公斤,这时,他正在奋力研究二系稻,他已经50多岁了;90年代中,二系稻成功被研究出来,亩产六百多公斤。60多岁的他本应退休,但是他却执着地研究超级稻;21世纪到来,袁隆平团队研发的超级稻也随之而来,实现亩产700公斤第一目标。四年后,实现亩产800公斤第二目标。11年后实现亩产800公斤第二目标。14年后实现亩产1000公斤大关。现如今袁隆平团队研究的杂交水稻已经突破亩产1500公斤大关!现在的中国永远不再像以前的睡狮,他站起来了,矗立在世界之颠!一个小小的瘦弱身躯,让谁来养活中国变成了谁来养活世界

 袁隆平的成功在于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探索知识的坚持不懈,中国伟大的航空事业,不也是如此吗?没有科研人员的执着探索和不断奋斗的精神,哪有如今中国创下的神迹?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拉开了帷幕,70年代,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卫星;80年代,中国发射了三颗科学卫星;90年代末中国发射了神舟123号;2003年中国实现了载人航天;2007年嫦娥1号登上月球…… 2020年中国发射天问1号,2021年,三名宇航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哪一个历史里程碑,不是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用汗水创造出来的,我们要学习袁隆平精神,为了实现中华伟大的中国梦交出一份属于自己的答卷。

袁隆平与其他感动中国的人一样,为了勇气,为了孝顺,为了真理和正义,为了青春的理想,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他们走在历史前面,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人物而感动和自豪。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正是巧妙地抓住和应用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这四要素,袁隆平在科研的路上不断开阔创新,在征服一个个科学高峰后,又向新的目标攀登。辛勤的汗水是袁隆平描绘成功蓝图的墨汁和颜料。取得成功是要付出辛劳,甚至毕生精力的!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十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四十年!勤奋无疑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为了杂交水稻50年来,袁隆平南繁北育,风里来雨里去。白天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晚上还要总结分析撰写论文和培训材料,为培育杂交水稻,袁隆平四海为家,多少次袁隆平是抬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攻关的前10年,袁隆平有七个春节是在海南度过的……正是这位老人却在今年五月安眠在了黄土之中……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修。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当尽头。敬袁隆平爷爷!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