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学校概况>>绿色学校>>阅览文章

环境教育教学设计第九课 流动的蒙古包----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布时间:2014/9/16 8:50:19 作者:将军山小学校长室 阅读数:1867

第九课  “游动”的蒙古包—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目的:

 

1、认识和理解游牧民的生活方式。

 

2、引导学生阅读典型案例,调查当地的环境问题,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口、资源、发展和环境间的辩证关系,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

 

二、新课活动:

 

1、游牧民的生活方式:你了解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吗?指名说。

 

2、教师讲述蒙古族人民的衣、食、住、行以及家庭、婚姻、丧葬、社交等都有自己的特点。

 

衣服:男女都穿身宽袖长袍,束以腰带,着高可及膝的长筒皮靴。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或束红、黄色头巾;女子盛妆时戴银饰点缀的冠,平时则以红、蓝色布缠头。他们现在的服装式样和鞋子已有较多的改进。

 

饮食方面:牧区多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粮食为辅;农区则以粮食为主,辅以奶食或肉食和蔬菜。普遍嗜饮砖茶。

 

居住方面:区多住容易拆搭、便于搬运的蒙古包。这是长期适应草原游牧生活而形成的,以圆形围壁和伞状顶架组成,外部覆以毛毡,通常高约七、八尺,直径约丈余的住室(蒙古包)。在定居的地区,部分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出现了外形与蒙古包相似的土木结构住屋;农区则多已住汉式平房,并且聚为村落。

 

出行工具:男女老幼都善于乘骑,出行不论远近,均以马代步。

 

3、说说你知道的蒙古包。

 

4、游牧民面临的问题。

 

内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居民多以畜牧业为生。由于人口的增长,对消费的需求大增,有些地区便开垦草原,种植农作物,使牧区的范围大为缩小了。被开垦的地区,冬春季节地表没有植被,此时风力又很大,地表遭受风蚀,表层土壤被吹走,逐渐变为沙漠。牧区缩小之后,有些草地超载严重,植被同样受到破坏,也会导致土地沙化,这些都会破坏生态平衡,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去冬今春肆虐的沙尘暴,就与内蒙古草地开垦、沙化有关。

 

三、合作探究:

 

1、目前扩大耕地的方式有几种?分析各种方式引起的恶性循环过程是怎样的?

 

2、讨论:类似这样的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方式还有哪些?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四、总结提升:由于人口素质的低下,不仅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产生各种环境问题,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而且有时为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采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同样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板书设计:

 

“游动”的蒙古包

 

游牧民的生活方式

 

住房

 

面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