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学校概况>>绿色学校>>阅览文章

环境教育第三讲第二节

发布时间:2014/9/7 10:55:12 作者:将军山小学校长室 阅读数:2093

第二节  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洪涝等自然灾害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种林产品也有着广泛的经济用途。但从全球来看,森林破坏仍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所导致的一系列环境恶果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一)我国森林资源概况

森林,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们这个森林覆盖率并不高的国度里,却时常有人向它伸出黑手。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森林覆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环境优劣的重要参数。我国目前已有12个省基本完成了宜林荒山荒地任务,全国森林面积、活立木总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20.06亿亩、117.85亿立方米和13.92%,但是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和12%,森林覆盖率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由于森林植被少,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7%,沙漠、戈壁及沙化地面积已达168.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而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全国约有2.3亿亩农田因生态环境恶化而严重影响产量,有15亿亩草场严重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反映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够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食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和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还有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时森林还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哺育着各种飞禽走兽和生长着多种珍贵林木和药材。 

中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森林质量不高,林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和人工林为主。
   2001年国家林业局第5次中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森林面积为1.589多亿公顷,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分别居世界第5位和第7位。中国人均森林面积仅列第119位。中国森林总蓄积97.8亿立方米,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的2.5%,列世界第8位。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而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已达4666.7万公顷,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结果表明,中国森林面积比上次清查结果净增了1300多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净增6亿立方米;中国森林覆盖率净增了1.43个百分点,达16.55%。清查表明,虽然近年来中国在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整个林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主要表现在森林质量不高,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低;树龄结构不合理,可采资源减少;林地被征占数量巨大,林木蓄积消耗量呈上升趋势,超限额采伐问题十分严重。与1989年至1993年的第4次清查相比,在两次清查间隔期内,有281万公顷森林被改为非林业用地,年均56.2万公顷。间隔期内,虽然继续保持了林木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态势,但林木年均净消耗量达3.7亿多立方米,较上期增加了5000多万立方米。与国务院确定的森林采伐限额比较,年均超额采伐超过8000万立方米。由此看来保护森林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
    1.砍伐林木
    温带森林的砍伐历史很长,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热带森林的大规模开发只有30多年的历史。欧洲国家进入非洲,美国进入中南美,日本进入东南亚,寻求热带林木资源。在这一期间,各发达国家进口的热带木材增长了十几倍,达到世界木材和纸浆供给量的10%左右。但近年来,为了保护热带森林,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禁止出口原木。
    2.开垦林地
    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在发展中国家开垦了大量的林地,特别是农民非法烧荒耕作,刀耕火种,造成了对森林的严重破坏。据估计,热带地区半数以上的森林采伐是烧荒开垦造成的。在人口稀少时,农民在耕作一段时间后就转移到其他地方开垦,原来耕作过的林地肥力和森林都能比较快地恢复,刀耕火种尚不对森林构成多大危害。但是,随着人口增长,所开垦林地的耕作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增加了,加剧了林地土壤侵蚀,严重损害了森林植被再生和恢复能力。
    3.采集薪材
    全世界约有一半人口用薪柴作炊事的主要燃料,每年有1亿多立方米的林木从热带森林中运出用作燃料。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薪材的需求量也相应增长,采伐林木的压力越来越大。
    4.大规模放牧
    为了满足美国等国对牛肉的需求,中南美地区,特别是南美亚马逊地区,砍伐和烧毁了大量森林,使之变为大规模的牧场。
    5.空气污染
    在欧美等国,空气污染对森林退化也产生了显著影响。据1994年欧洲委员会对32个国家的调查,由于空气污染等原因,欧洲大陆有26.4%的森林有中等或严重的落叶。 

三)森林减少的影响和危害
    1.产生气候异常
    没有森林,水从地表的蒸发量将显著增加,引起地表热平衡和对流层内热分布的变化,地面附近气温上升,降雨时空分布相应发生变化,由此会产生气候异常,造成局部地区的气候恶化,如降雨减少,风沙增加。
    2.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森林对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重要作用。科学家认为,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15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1/4。森林砍伐减少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把原本贮藏在生物体及周围土壤里的碳释放了出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由于砍伐热带森林,每年向大气层释放了15亿吨以上的二氧化碳。
    3.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森林生态系统是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由于世界范围的森林破坏,数千种动植物物种受到灭绝的威胁。热带雨林的动植物物种可能包括了已知物种的一半,但森林正在以每年46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
    4.加剧水土侵蚀
    大规模森林砍伐通常造成严重的水土侵蚀,加剧土地沙化、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5.减少水源涵养,加剧洪涝灾害
    森林破坏还从根本上降低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加之土壤侵蚀造成的河湖淤积,导致大面积的洪水泛滥,加剧了洪涝的影响和危害。

 

 

珍惜纸张

——就是珍惜森林

你在学习中一定离不开纸。你知道吗,大量的纸是用木材制造的,全国年造纸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造纸的过程中还会排出大量废水,污染河流,它所造成的污染占整个水域污染的30%以上!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和河流。 

——节约使用练习本,不要随便扔掉白纸,充分利用纸的空白处。 

——用过一面的纸可以翻过来做草稿纸、便条纸或自制成笔记本使用;过期的挂历纸可以用来包书皮。 

——不在新年期间大量送贺年卡,因为制造精美的贺年卡要砍伐树木,4000个贺卡就要牺牲一棵大树,会破坏环境。 

—— 拒绝接受那些随处散发的无用的宣传纸,制造这些宣传物既会大量浪费纸张,又会因为随处散发、张贴而破坏市容卫生。

建议:积极宣传使用再生纸及再生纸制品。还可以选用废纸自制贺年卡,这样既别致,又有意义。 

"减卡救树" 
    礼节繁多的日本人近年来也在改变大量赠送贺年卡的习惯。一些大公司登广告声明不再以邮寄贺年卡表示问候。我国的大学生组织了"减卡救树"的活动,提倡把买贺卡的钱省下来种树,保护大自然。而是用电子贺 

二、草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中国可利用草地面积 3.10 亿公顷,其中人工草地 10.53 万公顷。草地是中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对发展畜牧业、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和维护生态平衡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和价值。中国的草地按照地区大致可分为东北草原区,蒙、宁、甘草地区,新疆草地区,青藏草地区和南方的草山五个区。

  1. 中国草地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具有下列特点:

  (1) 面积大、分布广和类型多样,是节粮型畜牧业资源,一些草地地区还适宜综合开发和多种经营;

  (2) 大部分牧区草原和草山草地区都居住着少数民族,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老区和贫困地区;

  (3) 草原和草地区大多是黄河、长江、淮河等水系的源头区和中上游区,具有生态屏障的功能;

  (4) 目前,草地资源平均利用面积小于 50%,在牧区草原中约有 2700 万公顷缺水草原和夏季牧场未合理利用。

  2.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对草地资源采取自然粗放经营的方式,重利用、轻建设,重开发、轻管理,草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危机,主要表现为:

  (1) 过牧超载、乱开滥垦,草原破坏严重;草原建设缺乏统一计划管理,投入少、建设速度很慢;草原退化、沙化、碱化面积日益发展,生产能力不断下降;全国有 86.67 万平方公里草地退化,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 1/3,并继续在发展;

  (2) 草原土壤的营养成份锐减,草原动植物资源严重破坏,草原生产能力下降。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 2000 年,草原牧草产量可能比目前下降 30%,草原生态环境将更加恶化; 

  (3) 目前,草地牧业基本上是处于原始自然放牧利用阶段,草地资源的综合优势和潜在生产力未能有效发挥,牧区草原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的 5%~10%。

3. 草地资源的保护管理活动,主要有:

  (1) 加强与《草原法》配套的法规建设和机构建设,按照《草原法》及有关法规,对乱垦、滥挖、滥搂、滥牧等掠夺式利用草原者,给予批评、警告、罚款或赔偿经济损失等处罚,对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推行草地有偿使用,利用经济剌激手段限制草地资源的过度使用;

  (2) 加强草原建设,治理退化草场;利用洼地储积降水和地表径流,灌溉附近草场。有条件的可以实行松翻补播,提高产草量。大力发展人工牧草,适宜地区实行草田轮作。采取科学措施,综合防治草原的病虫鼠害,注意防止农药及工矿企业排放“三废”对草原的污染,保护黄鼬、鹰和狐狸等鼠类天敌。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证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一项全球性任务,也是全球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一)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1、中国生物多样性概述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北纬53°,东经73°135°,约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疆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由于从最北到最南跨越纬度约50°,近5500公里距离;因而自北向南有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五个地带;由于中国国土辽阔,气候多样,地貌类型丰富,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东部和南部又有广阔的海域,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各种生物及生态系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多种生境。第三纪及第四纪相对优越的自然历史地理条件更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中国已记录的主要生物类群的物种总数约8.3万余种,其中不包括仍然不甚了解的土壤生物和我们尚未充分认识的10万种以上的昆虫。中国海域已记录的海洋生物物种超过1.3万种。约占世界海洋生物总数的1/4以上。

表3-17中国主要生物类群物种数目及其与世界物种数目的比较

分类群

中国物种数(SC

全世界的物种数(SW

SCSW(%)

哺乳类

 

爬行类

两栖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499

1186

376

279

2804

40000

2200

2600

200

25000

8000

500

5000

4000

9040

6300

4184

19056

751000

16600

10000

750

220000

46983

3060

26900

12.5

13.1

6.0

7.0

12.1

5.3

13.3

26.0

37.8

11.4

17.0

16.3

18.6

2、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中国生物资源无论种类和数量都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从植物区系的种类数目看,中国约有3万种,仅次于世界上植物区系最丰富的马来西亚(约有4.5万种)和巴西(约有4万种),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苔藓植物106科,占世界科数的70%,蕨类植物522600种,分别占世界科数的80%和种数的26%,木本植物8000种,其中乔木约2000种。全世界裸子植物共1271属的750种,中国就有1134240多种,针叶树的总种数占全世界同类植物的37.8%,被子植物占世界总科、属的54%和24%。另外,中国许多古老的特有种在世界上也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许多特有珍稀种类。据统计,中国陆栖脊椎动物约有2340种,约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的10%,中国鸟类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约占世界鸟类的13%。其中雁鸭类全世界共有166种,中国有46种,占28%,全世界有鹤类15种,中国有9种,占一半以上。中国有兽类499种,占世界兽类约11%,灵长类在中国至少有16种,这类动物在欧美一些国家完全没有,可见中国野生动物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在40余个海洋生物门中,中国几乎都有其组成种类且所占比例很大。

中国的农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栽培作物、果树和经济作物在世界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是世界上8个作物起源中心之一,世界上1200种栽培作物中有200种起源于中国,占世界总数的18%。中国的繁多谷类作物及其变种,在世界居第二位。

  中国由于广阔的国土,多样的地貌、气候和土壤条件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加以第四纪冰川影响不大,使中国拥有大量特有的物种和孑遗物种。

   (二)生物多样性减少及其原因
    当前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
    1.大面积森林受到采伐、火烧和农垦,草地遭受过度放牧和垦殖,导致了生境的大量丧失,保留下来的生境也支离破碎,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影响;
    2.对生物物种的度捕猎和采集等过度利用活动,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
    3.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占用了大面积土地,破坏了大量天然植被,并造成大面积污染;
    4.外来物种的大量引或侵入,大大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原的物种受到严重威胁;
    5.无控制的旅游,对一些尚未受到人类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6.土壤、水和空气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别是对相对封闭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影响;
    7.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形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使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可能改变生物群落的边界。
    尤其严重的是,各种破坏和干扰会累加起来,会对生物物种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见表2-19)。

3-19 物种灭绝的的原因 

类群

每一种原因的%

生境消失

过度开发

物种引进

捕食控制

其他

还不清楚

哺乳类

19

23

20

1

1

36

鸟类

20

11

22

0

2

37

爬行类

5

32

42

0

0

21

鱼类

35

4

30

0

4

48

转引自《生物多样性的理论和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阅读材料: 我国一级保护植物:

水杉:杉科落叶大乔木,它是一种叶扶疏,姿态秀美而古雅的树木,世界上除我国极少部分地区存活以外,别国老早就已经绝种了,为我国珍贵的孑遗树种之一,被世界生物界誉为活化石;野生分布于四川万县、湖北利川、湖南龙山、桑植一带;树史可追溯至上白垩纪。    

桫椤:木本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既是观赏植物又是经济树种,是一种高淀粉含量的植物,植株一般高2—3米,最高达6—7米,树干直径20—30厘米;桫椤树型美观,叶如凤尾,有的独立成株,有的两三株并在一起生长,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形成十分壮美的景观,其旅游探险猎奇的价值十分突出。产于我国南方诸省。    

银杉:属裸子植物,松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我国特有的孑遗树种;树史达一千万年以上,在第三纪晚期的冰川活动中几乎灭绝,它是我国特产的属于第三纪残遗下来的珍稀植物。别名衫公子,是一种高十至二十米的常绿乔木。分布于广西,湖南,四川,贵州等地海拔一千四百至一千六百米针阔叶混交林、常绿与落叶混交林中,间或在向阳山脊的石隙、石缝中也有它们生长。五十年代被发现。   

 珙桐:珙桐科落叶乔木,为驰名世界的观赏树种别名水梨子、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分布于陕西镇坪;湖北神农架、兴山;湖南桑植;贵州松桃,梵净山;四川巫山、南川、平武、汶川、灌县;云南绥江等地的海拔1250--2200米的区域。珙桐高约十至二十米,树形高大挺拔,是一种很美丽的落叶乔木,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每年四、五月间,珙桐树盛开繁花,它的头状花序下有两枚大小不等的白色苞片,呈长圆形或卵圆形,长六至十五厘米,宽三至八厘米,如白绫裁成,美丽奇特,好象白鸽舒展双翅;而它的头状花序象白鸽的头,因此珙桐有“中国鸽子树”的美称。珙桐树的木质结构细密,不易变形,切削容易,是木雕工艺的佳料。更重要的是,珙桐对研究古植物区系和系统发育均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珙桐成活率低,很难移植,故目前处于日益减少的趋势。
    金花茶:山茶科小乔木,是世界珍贵、稀有的观赏植物和种质资源,为我国最珍贵的观赏植物之一。金花茶是国家8种一级保护植物之一,有很高的观赏、科研和开发利用价值,素有“植物界的大熊猫”、“茶族皇后”之称,在国际上负有盛名。它不仅有绚丽悦目的花朵,其叶还是高级茶料并能入药。仅产于广西昌宁、东兴两地,目前尚不可移植。
    人参:五加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名贵药材,是我国八种重点保护植物中唯一的草木植物。仅产于我国东北和朝鲜北部,栽植技术要求高,是有名的经济植物。
    秃杉:杉科常绿大乔木,是我国最有名的建材树种之一,其木质轻软致密,纹理顺直,产于云南、贵州等地及缅甸北部,但稀少罕见。云南省腾冲县小西乡罗绮坪村生长着一株国内现存最古老的秃杉。据树碑记载,这株秃杉种植于1200年前的唐朝时期,树高21.5米,直径2.7米,树干虽几经雷击起火,由于当地群众及时扑救,至今仍生机盎然。秃杉堪称地球植物活化石,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望天树:龙脑香料常绿大乔木。顾名思义,它有望天之功,树高可达七十余米,是世界上最好的船舶、车辆用材的树种,独产于我国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望天树一般高70米,直径2米多,最高达93米,是云南最高的树种。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产于勐腊、屏边、河口、马关等县,海拨700-1100米的河谷坡地,是热带雨林中的上乘优势树种。由于它高于众树之项,故名望天树,被列为全国八大珍稀植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