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家校桥梁>>家校互动>>阅览文章

敞开心扉打开沟通大门

发布时间:2020/11/20 10:56:58 作者:潘勇 阅读数:1887


南京市将军山小学  徐文健

“叮……”手机传来一阵清脆的提示音,拿起手机一看是佳佳妈妈的消息。“徐老师,您方便的时候,有个事情,我想和您商量一下,给我一点建议,我没什么主意了。”看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内心为之一振,心想:怎么了?孩子出什么问题了?佳佳平时表现都很好啊,不应该有什么问题啊。顾不上那么多,我立马回复了两个字“请说”。“讲起来有些难为情,其实,我是一个单亲妈妈,佳佳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我和她爸爸分开两年多了,我一直没告诉佳佳,只告诉她爸爸工作很忙。欣慰的是,她好像也比较天真,从没问过我爸爸为什么不回家。我现在很纠结,不知道要不要告诉佳佳,或者什么时候告诉她比较合适,是现在?还是等年龄再大一点时再说……”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佳佳妈妈的信息,希望我读得慢一些、认真些,能改变我原先对这件事的理解,希望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一声长长的叹息后,我便在想:佳佳妈妈怎么会给我发这样的一条信息?平时和家长的沟通很多,信息互动也很频繁,这样一条信息让刚工作两年多的我一时有些束手无策。但我相信这样的沟通一定源自于心底的一份信任,对班主任的信任。沟通不应只是单方面的倾诉,而是你来我往相互的交流。家庭与学校之间应该多一些倾诉,家长说一说带孩子的苦,老师谈一谈带学生的难。双方能够相互理解,才是对孩子教育的最大支持。

一、沟通之路需要教师要向家长敞开心扉

很多一线老师常会抱怨,我们班的家长一点也不配合,还经常给我找各种各样的麻烦。入职前,受这样舆论的影响,内心也不免有些担心。我们班的家长会是怎样的?分配工作时参加了很多培训,甚至包括如何应对“刺头”家长。等到真正接手班级时,我选择了坦诚的与家长沟通。在开学后一次次的家访中,我不厌其烦地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带班设想讲给家长听。同时也能收获到家长对育儿的想法,以及对教育的看法。家长会上,我向家长们讲述了我小学时的经历,回忆了班主任对我的帮助及影响,从而让我走上了教师的岗位。通过我的介绍,家长们似乎对面前的这位班主任多了几分信任,孩子入学前的那些焦虑自然也减少了。像这样老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家长听,家长把想法说给老师听,这不就是家校之间的沟通吗?有了这样的沟通才有了信任,才有了佳佳妈妈向我吐露的心声。

二、沟通之路需要家长要向老师敞开心扉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是优秀的,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很多家长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孩子的小缺点,小问题,甚至故意向老师隐瞒孩子的情况。自从佳佳妈妈向我说了这样一个情况后,我对佳佳也多了一份额外的、隐形的保护。例如在课上我会说:“同学们回家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的家长听。”刻意规避“爸爸”这样一个词语,以免触碰到孩子敏感的心灵。当佳佳主动跟我提起爸爸时,我才会主动跟她聊聊关于爸爸的一些事情。试想如果没有家长的主动沟通,不知道无意间我会触碰到多少次孩子脆弱的心灵。

三、沟通之路需要家校之间主动沟通

假期时我会主动在班级群里发送这样一条消息,“假期如果因父母工作出现孩子无人看管,可以由徐老师暂为看管,包接送,包吃住,不要出现真空现象。虽然孩子们都四处分散,但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以班级群为依托,每日进行学习娱乐交流。”每年假期发生的意外伤害都非常多,如果家校之间多一些这样的沟通,可以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当班级生病的孩子较多时,我时常会收到家长们的消息,“徐老师,我看最近班级生病的孩子很多,要不要我们去学校给班级进行一次消毒。”无论是老师主动还是家长主动,这样的沟通都只有一个目的,为了孩子的健康。

四、沟通之路需要家校之间形成常态化

家长往往最怕接到班主任的信息,看到老师打来电话往往都会有不详的预感,会认为孩子在学校又犯错了。长此以往家校之间的沟通就形成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为了能够架起跨越这条鸿沟的桥梁,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应该形成常态化。我在刚开始进行尝试时也闹了不少笑话。一次小健的听写得了100分,我开心地打电话给小健的妈妈说:“小健今天听写100分……”不知是信号不好,还是没听清楚,我还没说完,只听电话的那头小健妈妈说道:“踢鞋?他把同学的鞋子踢掉啦?”真让我哭笑不得。由此可见家长接到老师的电话一般都是默认孩子在学校做错事,老师是打电话兴师问罪来了。

科技日益进步,沟通的方式的多样化为家校沟通构建了良好的基础,但家校之间的沟通却不能有效地开展。我们应该抱着为孩子构建一个良好成长环境的目的出发,积极沟通,而不只是为了解决孩子的问题而沟通。家校沟通要学校和家庭双方进行积极主动的,有效、高效的沟通,形成家校合力。凭借这样一股力量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让孩子们在蓝天下的沃土上扎根、舒展、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