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TEACHER CHARISMA
您的位置德育纵横>>文明校园>>班级视窗>>阅览文章

三(10)班班级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5/8/31 13:23:33 作者:庄敏瑄 阅读数:172

三(10)班班级发展规划

一、新学期总体目标

以“习惯养成夯基础,全面发展促成长”为核心,围绕学习、安全、纪律、卫生四大重点,通过分层引导、趣味管理,帮助51名学生(27男24女)形成“主动学、守规则、爱集体、讲卫生”的班级风气,期末实现班级学业达标率100%、安全零事故、卫生评比优秀的目标,打造有活力、有秩序、有温度的三年级班级。

二、学生分析

1. 学习层面:三年级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关键期,学科难度提升(新增英语、作文),部分学生出现畏难情绪;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长约25-30分钟。

2. 行为习惯:规则意识初步形成,但自我约束差异大。卫生习惯存在“被动完成”现象,如抽屉整理不及时、个人物品摆放杂乱。

3. 安全认知:对校园内“上下楼梯、器械使用”等显性安全有了解,但对“文具使用(如剪刀尖朝人)、同学矛盾处理”等隐性安全重视不足,部分男生因冲动易引发小冲突。

三、班级工作重点

聚焦四大核心领域,明确学期主攻方向:

1. 学习提升:破解“学科过渡难、注意力不持久”问题,抓牢课堂效率与课后巩固,缩小差距。

2. 安全保障:从“显性安全”延伸到“隐性安全”,覆盖校园活动、文具使用、同学交往等场景,确保每位学生知安全、会避险。

3. 纪律规范:以正面引导为主,,重点纠正课间追逐、课堂分心、作业拖延三类行为,形成班级共同规则。

4. 卫生养成:从“班级卫生”扩展到“个人卫生”,落实“每日三查”(桌面、抽屉、座位周边),培养“自己的区域自己管”的责任意识。

四、具体实施措施

(一)安全保障:场景覆盖+全员参与

1. 安全教育常态化:每周一晨会设“安全小课堂”,结合案例讲解:

 第1-4周:校园活动安全(上下楼梯靠右行、器械区不推搡);

 第5-8周:文具使用安全(剪刀尖不对人、尺子不挥舞);

 第9-12周:同学交往安全(不骂人、不打架,矛盾找老师);

 第13-16周:居家安全(不给陌生人开门、用电安全)。

2. 安全岗位责任制:设立 “安全监督岗”负责:

 课间巡视:制止追逐打闹,记录违规同学;

 课前检查:查看同桌文具是否安全(如圆规尖是否套好);

 放学反馈:每天向老师汇报当天安全情况。

3. 应急演练实战化,如“地震避险”“火灾疏散”,让学生熟练掌握“抱头蹲桌下”“弯腰捂口鼻”等动作。

(二)纪律规范:规则共建+正向约束

1. 班级规则共商:开学第1周,组织班会让51名学生共同讨论“班级纪律公约”,最终确定3条核心规则:

                课堂:不随意插话,举手发言;

                课间:不追逐打闹,轻声交流;

                作业:不拖延抄袭,按时提交。

公约手写张贴在教室后墙,每位学生签字确认,增强规则认同感。

2. 纪律积分管理:制作“个人纪律积分卡”,实行“加分减分制”:

                加分项:主动遵守规则1次加1分,提醒他人守规则加2分;

                减分项:课间打闹减1分,课堂分心减1分,作业拖延减2分。


通过“换位思考”强化纪律意识,避免抵触情绪。

(三)卫生养成:责任到人+细节管理

1. 卫生区域网格化,张贴“值日表”,做到“谁的区域谁负责”。

2. 每日三查机制:

 早读前:查个人桌面(书本是否摆放整齐);

 午休后:查抽屉(是否有零食碎屑、废纸);

 放学前:查座位周边(是否有垃圾残留)。

由卫生委员(1男1女)记录,每日公示“卫生达标组”,连续3天达标的小组,奖励“班级绿植养护权”(负责教室多肉植物浇水)。

3. 卫生习惯渗透:结合生活场景培养细节:

教“正确擦黑板方法”(从下往上擦,避免粉笔灰掉落);

教“抽屉整理技巧”(用文件夹分类放作业、试卷)。

(四)学习习惯养成:

1. 明确共性目标:聚焦班级整体学习方向(如学科达标率、能力提升重点),清晰公示并定期跟进进度。

2. 统一过程规范:对作业、笔记、复盘等核心环节定基础要求,减少学习随意性。

3. 定期集体复盘:按月梳理班级共性问题(如高频错题、进度偏差),共同商讨改进办法。

4. 营造集体氛围:通过固定学习场景(如知识墙、主题分享),强化主动学习的班级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