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四
综合与实践《1亿有多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第关于“综合与实践”指出: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综合与实践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等。第一、第二、第三学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第三学段可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主题活动分为两类:第一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感悟知识的意义,主要涉及量、方向与位置、负数等知识的学习。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思考一:如何结合具体的量让学生获得1亿有多大的直观感受?
学完大数的认识之后,学生对于“1亿”进行的描述:一亿就是10个一千万;10000个一万是一亿等等。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感受1亿有多大。通过生活中的素材对照,能够达到视觉和思维的触动,充分感受1亿有多大。
思考二:如何选择素材,设计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在交流汇报中不断优化探究方案,构建探究数学活动的思维模式?
其实在第二学段的综合探究主题活动中,要充分准备活动实施的素材,而素材的选择应属于生活中常见的,引导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谈论交流中,不断优化探究方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设计简单的探究步骤。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独特的策略和方法。增加数学探究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探究模型意识。
思考三: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结果的拓展延伸,学会反思,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通过学习进程的不断推进,从1亿粒米到1亿滴水,通过探究,计算感知数据背后的“力量”。从而引发思考,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约”。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最后预留作业以半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提高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